批砂漆施工工艺和注意事项
一.批砂漆施工工艺流程及说明:
基面处理—批刮腻子—涂刷封闭底漆—涂刷实色底漆—放分格线—批涂批砂漆—揭线条胶带—打磨—涂刷罩光面漆—拆除防护
1 基面处理。
施工前应充分检查被涂物表面,做好表面处理工作。新涂墙面应经过充分养护,表面平整、干燥。应检查墙面空鼓开裂情况,并及时切割、剔凿、修补。被喷涂面必须经过试验确认附着良好,方可施工。一般新水泥墙面冬天的养护时间为28天;夏天的养护时间为14天。
2 批刮腻子。
在底漆施工前,对墙面凹凸不平处用专用外墙腻子(干燥固化快、强度高)找补平整,然后满批刮1~2遍,干燥后细磨平整,并吹扫干净。
3 涂刷封闭底漆。
待腻子层彻底干燥后,即可施工底漆。底漆可采用喷涂或滚涂的方式施工,施工时每桶可加15—30%自来水稀释(方便施工。但不能稀释过量,封闭性能下降)应注意不得漏涂;(采用喷涂时,喷枪距墙面50 cm为宜)厚度应一致、均匀。底漆渗入基层墙面,可增强防水、防潮、抗酸碱性,提高真石漆涂层与基层的粘结强度。
4 涂刷实色底漆。
待封闭底漆彻底干燥后,即可施工实色底漆。底漆可采用喷涂或滚涂的方式施工,施工时每桶漆应加15—30%自来水稀释(方便施工。但不能稀释过量,防止遮盖力下降)应注意不得漏涂;(采用喷涂时,喷枪距墙面50 cm为宜)厚度应一致、均匀。
5 放分格线。
待实色底漆干燥完全后对墙面进行分隔弹线,在分格部位涂刷黑色线条漆,等线条漆干燥后用纸胶带对分格条部位应进行覆盖。贴胶带必须先贴竖线,再贴横线,对有接头处,可钉上铁钉标识,以便喷涂后易于找到胶带源头。一般分隔线宽度为0.8 ~ 2 cm,分格规格视工程要求而定。
6 批涂批砂漆。
施工前应搅拌均匀,一般批砂漆不需要加水,必要时可少量加水调节。一般在大面积施工前要进行(试)涂,根据设计、施工要求选取一小面墙(试)涂,确定施工效果是否同设计要求一致。施工批砂漆时用抹刀把漆均匀平整的涂抹在墙面上,批抹完成后及时清理被涂物表面、分格条及覆盖物等部位的浮砂。
7揭线条胶带。
批砂、刮砂漆漆批抹完成并且未干燥前,沿缝小心地将胶带撕下,撕胶带时宜每隔1~1.5 m为一段,以免因胶带过长断裂将石漆涂层撕裂。胶带拆除顺序为先揭横线后揭竖线。
8 修补
及时对整个施工面进行检查,对透底、漏涂、色泽不均匀、线条不清晰等部位进行修补直至符合要求
9 打磨。
待批砂漆漆涂层完全干燥硬化24 h后,对漆膜表面边角进行打磨;打磨采用300~600目砂布,将批砂漆边角有锐角的石粒磨平,以增加表面美感及减小锐利石粒对面漆漆膜的破坏,并避免灰尘的积留,易于清洗冲刷作业(施工时切忌用力过猛)。
10 涂罩面清漆。
用气泵将岩漆膜表面浮灰吹净,即可进行罩面面漆施工,可采用喷涂或滚涂。罩面漆可以提高批砂漆漆的防水和耐沾污性。罩面漆用量大约12m2/㎏。
11 拆除防护。
面漆喷涂完成后,对所有施工部位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查验收,确认无符合要求后,方可拆除门窗等部位的防护设施。
二、批砂、刮砂漆施工注意事项
1、为防止施工时对门窗等不需施工部位造成的污染,施工前对不需喷涂的部位用塑料布、彩条布、纸胶带等进行覆盖粘贴。
2、雨季施工时,外墙施工应选在屋面排水施工完成后进行,施工时应具备相应的防雨水冲刷措施。
3、冬季施工时,室内外施工环境温度应保证在5℃以上,门窗应封闭;室外施工时宜选在中午时分,同时施工面应有挡风设施;下雨、下雪、大风等恶劣天气禁止施工。
4、根据工程量大小,批砂漆应为同一批次产品,一次采购到位,应避免和尽量减少不同批次的产品产生的色差。
5、批涂批砂漆漆施工时应采用吊篮自上而下同步施工,尽量不借用脚手架,避免因漏涂及补喷涂出现色差和接缝痕迹。
6、施工工具使用完毕后,应及时清洗或浸泡在水中,以备下次使用。